文章来源:筑龙BIM网 文章作者:Christinalyc
(本文节选自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能钧在“节点法项目管理中BIM的组织与实施专家研讨会”上的发言)
作为国有企业业主,我们一边在追求管理的科学性,我们一边又受制于国内的建筑行业管理的政策约束,如何做到二者之间的平衡,对我们业主项目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挑战。
一、关于项目管理的思考
中国尊项目¹位于北京朝阳区CBD,建筑高528米,地上108层,地下8层,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米。项目定位为金融总部大楼,项目于7月29号正式开工。作为未来将成为地标性建筑的超高层项目,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尊项目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,我们目前在项目中采用TTC模式,即任务(task)、时间(time)、成本(cost)三位一体的项目控制方法。
我认为,业主管理团队能力将直接影响管理深度,行业内应该形成一种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,这种管理流程与制度能够得到内部团队认可,有效推进项目发展。基于工期、成本、质量三个基本管控目标,节点法基本能适应业主方项目管理需求,值得参考与借鉴。
二、业主方对于BIM的认识
BIM是由美国提出的概念,其中Building与Information已经在行业内达成共识,而对于M大家仍有不同认识。Modeling对应创建模型的过程,Model对应形成的模型成果,而如果理解为Management,就指代信息的管理。
我认为这三种不同理解恰好对应了设计、施工、运维三个环节的主要责任。
1、Modeling-设计团队
我认为BIM就是在现场建造一个建筑产品之前,在电脑上首先完成建筑的模拟。模拟的越好,现场出现的问题越少。所以Modeling这一模拟过程应由设计团队主导。
2、Model-施工团队
设计团队完成各阶段、各专业模型后,将Model成果交付于施工总包单位及业主,这一模型成果将主要作为施工过程指导。
3、Management-业主
对于业主来说BIM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信息的管理,大楼建成以后,业主期望实现用数字化的模型来管理真实的大楼,从而将信息有效应用于最终的运维管理环节。
而在整个流程中,我们希望在设计-施工-运维的移交过程实现模型轻量化,最终仅将运维管理需要的有效信息交付给运营方。
三、关于BIM的思考
大项目,特别是超高层项目,从设计到施工存在两个鸿沟,第一,从外方的设计方案到国内施工图的过渡,第二,施工图与深化设计之间的衔接。为填补这两个鸿沟,我们应在管理上进行创新,从管理体系上解决这些过渡与衔接问题。
四、项目建议
第一,由业主牵头,要求所有项目参与者使用BIM提高服务质量,同时制定项目级实施导则。正如其他专家所说,在目前没有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情况下,制定项目导则非常必要,由于每个参与方的设计习惯与工作方式不同,因此由业主制定导则,以保证项目协同的多个设计方形成统一规则。
第二,调整管理方法、流程、组织方式,实体建筑管理与虚拟建造管理并行。
1中国尊,计划建成后将是北京市最高的建筑。该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内编号为Z15地块正中心,西侧与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国贸三期对望,建筑总高528米,未来将被规划为中信集团总部大楼。于2011年9月12日左右动工,2016年底封顶,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。